2013年4月19日 星期五

校園安全的理念與實踐


校園安全的理念與實踐
 
前鎮高中 謝文斌
2013/07 預定刊於高雄市議會刊物
一、 前言

近年來,台灣逐漸朝向已開發國家邁進,各項社會制度及規範日益進步及成熟。在學校教育的範疇,除了致力革新課程及教學面向的發展之外,學校硬體設備及環境設施的提升的進步也顯而可見,社會大眾對校園設施的安全標準也更加提高。然而,隨著地球暖化等的環境變遷,天災地變的頻率似乎也愈加增高。例如:每年的颱風季節帶來的災害,災害的嚴重程度更甚以往,如八八風災等。台灣頻繁的災害頻率,加上日本的311大地震引起的海嘯事件也讓台灣對防災工作更加重視。如何防範天然災害,同時減輕災害損失,強化應變能力,進行必要之訓練或演練,也成了當前學校的經營的重要工作之一。

除了天然災害的防災之外,由於台灣社會的變遷,校園中也產生了許多危害學生就學安全的因子,例如:家庭失能導致許多高關懷學生、學生的藥物濫用、校園暴力霸凌與涉入不良組織,及中途輟(離)學學生等。綜上所述,如何結合友善校園的觀念,讓學生能在校安全學習,以減少危安事件發生,有效維護校園安全,實是吾人身為教育工作者所應積極重視的面向,爰為此文,期能對校園安全之促進有所助益。

二、 校園安全的意義及重要性

過去幾年來,教育部積極推動「友善校園」理念,基於學校本位觀點,強調學校教師及學生在進行教與學的歷程上「如師如友、止於至善」。而任何教育活動及輔導管教措施均可建立在「友善校園」上發展,其主要內涵包括:學生輔導體制、關懷中輟生、性別平等教育、生命教育、人權法治及品德教育、公民教育實踐、零體罰等。推動的過程「重在理念,更要行動」,強調「需要硬體,更要軟體」。

事實上,「校園安全」可說是友善校園理念的一環。校園環境是師生共同生活的場域,營造一個友善、溫馨及安全的校園是每一所學校的基本責任。在校園環境中,危機常常潛伏在校園周遭,「魔鬼就在細節中」,若未能注意及防範,校園安全事件就可能發生。美國教改運動「No Child Left Behind (2002)中,即明文揭示學校必須提供學子安全的學習場所。學校是百年樹人的知識園地,擁有安全的校園環境,師生們才能安心的教與學。

校園安全的範圍包涵很廣。就地點而言,校園中發生之危安事件均屬之,包含在學校活動之社區民眾及家長在內。就人員而言,包含學生、教職員工等,並未限於校內,如學生在校外之安全亦屬校園安全範疇。

依據教育部編訂之「國民中小學校園安全管理手冊」(校安手冊)所載,所謂「校園安全管理」,乃是針對國民中小學教學活動所需的各項設施、場所、器材設備等項目,以及門禁管制、活動進行等,實施定期或不定期的檢查,採取適當的措施,隨時予以改善,期使校園安全及災害事件和其所造成的傷害減至最低程度,以提升教育品質,奠定幸福安全的基礎。另外,教育部101/11/16修正之「維護校園安全實施要點」之其中所指校園安全則著重於強化高關懷學生輔導,防制學生藥物濫用、校園暴力霸凌與涉入不良組織,及關懷中途輟(離)學學生,以建構安全、友善、健康之校園,而訂定該要點。

一般實務上而言,校園安全的範疇,仍以教育部所訂「校園安全及災害事件通報作業要點」所定之八項校園事件為主,學校如有發生相關「校安事件」,必須依相關規定進行通報及後續處理。此要點所稱校園事件主類別區分如下:

(一)意外事件。

(二)安全維護事件。

(三)暴力與偏差行為事件。

(四)管教衝突事件。

(五)兒童及少年保護事件。

(六)天然災害事件。

(七)疾病事件。

(八)其他事件。

三、 學校推動校園安全工作重點

由於校園安全工作範圍相當廣,如同前述,教育部之《維護校園安全實施要點》著重於建構中央、地方、學校三個層級的校安運作平台及學校推動工作之三級預防。而《國民中小學校園安全管理手冊》(校安手冊)所列之學校安全管理則含蓋較廣,包含一般建築及教學設備安全管理、教學及校園生活安全管理、一般校園安全事件之通報與處理,實務面上頗有參考價值。各級學校之推動,建議以上述二項文件所規範之重點據以執行。以下加以整合,分項說明學校推動校園安全工作之重點:

(一)學校應落實三級預防策略

1.一級預防:完善合作與支持網絡,增加保護因子,減少危險因子

(1)營造安全、友善、健康之學習環境:培育現代公民素養內涵、充足教材及師資、落實犯罪預防及被害預防宣導工作。

(2)運用「校安會報」尋求支援。

(3)與轄區警察分局訂定維護校園安全支援約定書,建立即時通報協處機制。

(4)善用校園事件法律諮詢服務小組。

2.二級預防:強化辨識及預防作為,協助高關懷學生解決適應問題

(1)加強特定人員及高關懷學生之辨識。

(2)辦理教育人員增能研習,強化預防、發現及處理知能。

(3)藥物濫用特定人員尿液篩檢。

(4)辦理校園生活問卷調查,掌握暴力霸凌訊息。

(5)疑似參加不良組織學生之通報及先期輔導。

(6)國民中小學中輟生復學通報及輔導就讀。

(7)強化國民中小學時輟時學及躲避中輟通報高關懷學生輔導。

(8)高級中等學校中途離校學生復學輔導。

(9)辦理高關懷學生輔導及多元教育活動。

(10)加強學生校外生活輔導:執行校外聯合巡查工作,發現違規學生,應即以密件通知其所屬學校,由學校進行輔導。
(11)設立多元投訴管道。
(12)落實校安通報及處理。

3.三級預防:落實個案追蹤與輔導,健全學生身心發展,保障校園安全

(1)提供藥物濫用學生輔導支援網絡。

(2)落實霸凌個案之追蹤輔導。

(3)確認參加不良組織個案之追蹤輔導。

(4)國民中小學中輟學生復學輔導。

(5)高級中等學校中途離校學生追蹤輔導。

(6)輔導轉介運作。

(7)建立完善支援系統。

(二)一般建築及教學設備安全管理

1.建築安全:落實規畫、設計、監造責任,校舍定期專人檢查,依規定將檢測結果陳報教育局。老舊校舍應進行建築物耐震檢測,地震後應立即進行校舍安全檢查等工作。

2.消防安全:落實自衛消防編組訓練、定期消防安檢、落實缺失改善、危險設備及物品管制等項目。

3.水電設備安全:機電設備使用應予警示及適當管制,配線及開關如有故障裸露應即時檢修,電器應接地避免漏電感電。電動門操控人員應有安全意識或自動防護設備,防止夾傷事件。

4.災害安全:應建立學校緊急危機事件應變計畫,明確組織分工,規劃避難逃生動線,定期演練。

5.運動及遊戲器材安全:學校應指定專人就運動及遊戲器材定期檢視、維修及保養,檢查記錄應簽會相關處室,並追踪處理情形。使用單位應負起器材管理安全責任。

6.教學設備安全:舉凡教室、專科教室設備、教學器材、實驗室設備均應指定專人妥善維護與管理,各專科教室、實習工場應訂定安全守則,確實執行。化學薬品及易燃材料應妥善分類存放,控管使用。實驗或實習操作教師應確實在場安全指導。師生應建立正確的操作管理規範、妥善處理實驗過程中的廢氣()及廢棄物,以確保師生安全。

(三)教學及校園生活安全管理

1.  一般教學安全:教師應具安全管理的危機意識與素養。教師面臨學生常規問題、突發性情緒失控、學生生理的疾病、緊急性的天然災害等危機處理應使其具備相關知識,以提升突發狀況的應變能力。

2.  游泳安全:游泳池設施的管理與維護、相關安全設施的設置與檢視、入水前後的準備與檢討等應確實注意,開放時間應有合格救生員在場方得使用。地板應有防滑設施及警示。

3.  校外教學安全:從擬定計畫、選定日期、地點、勘察路線、租用車輛、行前安全講習、車輛安檢、旅途中的安全維護與結束後的檢討等,應確實執行。

4.  學校交通車安全:教育部於10236日公布《學生交通車管理辦法》,首次明訂關於學生上下學、補習、課後照顧所搭乘交通車或接送車輛的相關規定,各校應據以執行。

5.  嬉戲及運動安全:學生體育活動前教師應進行安全宣導並隨時注意狀況,以避免意外傷害、運動傷害。特殊狀況學生不得從事可能危害或激烈運動。如進行有危險性活動(如啦啦隊拋人訓練),應提供足夠防護器材,並有師長在旁指導。平時應落實宣導水域安全及防溺教育,及救生訓練。

6.  交通安全:有關交通安全教育的規劃、交通安全教育的執行、相關設施的設置、相關裝備器材的使用與保養等,應落實執行。

7.  飲食衛生安全:對於廚房設施的管理,餐食的食譜設計、採購、供應、檢驗、驗收、洗滌、烹煮、水源、水管配裝、貯水設備與供應,餐盒放置場所的管理,餐盒之訂購、運送、供應與檢驗等,應確實要求。本市訂有《高雄市學校午餐工作手冊》,可供參考。

8.  公共衛生安全:許多傳染病、蟲害等疫情,如登革熱、流感、腸病毒、H7N9…等,應針對其特性加以落實防範。建立自主檢查機制,檢測校園環境衛生,配合衛教宣導及要求,以減少傳染機會的發生。

9.  校園性侵害、性騷擾防治:對可能發生性騷擾或性侵害的時間、空間、人物,必須加強宣導,並採取有效的防範與反制措施,以確保學生的安全。

10.校園暴力、霸凌及藥物濫用防治:學校應建立安全管理體系,配合每學期開學的友善校園週,宣導反霸凌專線等求助方式,教導學生自我保護,力求避免學生成為霸凌的受害者及加害者,配合春暉專案對「特定人員」的管控,以營造溫馨、和諧、安寧的校園氣氛。

11.校園門禁安全管理:需要學校加強門禁管制,建立校園巡邏制度,劃設校園危險場所地圖並設置警示及求助鈴,確保學生在校時的安全,使學習活動能順利的進行。

根據100年的統計,全台十大死亡原因,除了因病死亡之外,意外事故傷害占第六名(4.4%),而蓄意自我傷害(自殺)也占了第十二名(2.3%),由此可見,意外事故及自我傷害占國民死亡比例不少,而這卻是可以防範的。在校園中,年輕學子因疾病死亡之比例頗少,如何防止意外事故傷害及自我傷害,也成為校園安全工作極為重要的面向。

四、 結論

筆者20133月應邀參加教育部日本教育旅行參訪團,時值日本311大地震二週年,參訪學校過程中有幸見證日本人對防災工作的深刻反省及嚴肅面對的態度。在日本大多數學校會選擇在地區中的地勢較高位置設校,遇有災變時,學校即成為地區的災害應變中心及收容所,因此學校對安全的要求標準極高,平時的演練相當徹底及落實。

「校園安全,人人有責」,對於校園安全工作,學校每一份子都必須承擔起保護學生的重要職責。雖然「友善校園」的教育政策已經推展多年,但校園安全的維護工作仍有加強空間。由於報章媒體上仍常有學校危安事件不時發生,因此如何落實校園安全管理工作是吾人應嚴肅面對的課題,不能掉以輕心。「多一分準備就少一分危害。」期盼大家秉持「防患未然」的理念,師生們一齊建構安全校園環境,讓校園中的意外事故降到最低,真正落實建構友善安全的校園環境。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